来源:柳城县纪委监委 作者:陈琳 发表时间:2021-01-06 10:25 分享
说到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里、书本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我要说的,就在我身边,他就是柳城县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覃志强。
覃志强出生于1932年1月,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覃村人,1952年11月入党,是一名有着68年党龄的老党员,曾任柳城县纪委副书记,1992年3月离休,获得过“自治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自治区、市、县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初识覃老
2019年秋,我刚被选为柳城县纪委监委机关党支部的组织委员,从老组委处接手一大堆材料后,开始为怎么收取退休老党员的党费发愁。
这时,一位老人轻声走进来,花白的头发,瘦削的身形,挺直的腰杆。“同志,我来交党费。”
“您是?”我从没见过他,但应该是我支部的退休党员,我边问边拿出党费收缴登记表。
“我是覃志强。”
我查找到他的名字,按标准收取了他的党费。这时我想起老组委移交工作时说过,有一个老党员每季度都会骑着一辆自行车主动来交党费,大家劝他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可以让家人代交,但他总是坚持自己交。大家都尊称他覃老,想必就是他了。
“同志,有没有什么报纸或者书刊能让我带回家看的?”覃老彬彬有礼地问。
我有点儿意外,但还是找了近期的一些《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广西日报》等书报给他,他连声道谢后离去。
我再查看党员花名册,嚯,他都87岁了!这么大年纪,还坚持亲自上门交党费?还要求看书看报开展理论学习?
那次之后,我记住了他。
过了几个月,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所有同事都提前返岗为疫情防控而奔忙,我也在办公室忙着撰写关于疫情防控的新闻稿件。
覃老再次来到我办公室。“听说党和政府号召为疫情捐款,我今天才知道这事,我想捐100块,还来得及吗?”他有些焦急。
捐款这事,只通知了在职干部,没有通知退休党员。他自己听说了这事,又特地跑来要求捐款。
这让我更加好奇了,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又有什么非同寻常的事迹呢?
于是我开始多方查阅、打听覃老的事迹。随着了解的深入,我不得不感叹他简直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位“传奇人物”,是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的老党员,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创立奖学会,推动家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17岁的覃志强就跟随返乡知识青年龙家盛以办学堂为掩护开展地下革命工作,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助力打响了柳城河西武装解放斗争的第一枪,使柳城解放战争的星星之火在古砦山乡乃至全县形成了燎原之势。
后来,覃老接受组织安排到县纪委任副书记,负责作风整顿、纪检监察干部教育管理等工作。工作中,覃老非常重视党员、干部乃至人民群众的教育管理。
大约在1985年,老家覃村几个男青年因愚昧无知做了违纪违法的事被判了刑,甚至有个别还犯了死罪。
“是我们没有尽到关心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啊!”覃老非常自责,下定决心要搞好村里的教育,教育下一代读好书、走光明正大的道路。
为推动形成崇文重教的村风民风,覃老想方设法组织创立了覃村奖学会。覃老带头捐了10元钱,又挨家挨户去宣传、去动员,让每位村民捐1角钱作为奖学基金,通过奖励在校就读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形成积极向上、读书成才光荣的氛围。奖学会创立以来效果明显,热心人士越来越多,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实行奖学办法前,全村只有一个大学生,102个在校学生参加小学期终考试,语数双科及格仅有十几人,读初中的更是寥寥无几。如今,覃村人才辈出,有大中专以上学历上百人,成为覃村建村六百多年来人才涌现最旺盛的时期。
覃老还将覃村奖学会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周边龙袍、古廨、梅垌等15个村屯,极大地推动了整个古砦乡的教育事业。
奖学会不仅奖出好学风,也奖出好民风。自从设立了奖学会,邻里关系、民风屯风也有了明显改善,涌现出一批自治区级和谐村屯、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县级文明村屯。
离休后返聘,为希望工程发挥余热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如果我们不做好下一代的教育就会耽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覃老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写到。
1992年,覃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成了一名离休干部。怀揣着对党的赤诚之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将全县教育事业视为己任的覃老仍然奔忙在关爱党员干部、关爱下一代的道路上。
1994年,时任团县委书记找到覃老,想聘他为希望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协助解决全县困难学生的读书问题等事务。他说:“我接受任务,这是一项新的重大的工作,对于帮助贫困学生获得文化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
1995年夏,县委老干部局组织离休干部到外地疗养,即将出发之际,他接到各乡镇报来的500多份困难学生救助审查表。“这对贫困学生来说是大事、急事,我必须及时进行审查。”他毅然放弃疗养机会,投入到繁重的审查工作中。
在希望工程办公室工作的近三年时间里,从覃老手上发出的号召为希望工程捐款等宣传资料约35000份,贫困学生求助申请表4200多份,经他审查上报的救助学生有2500人,其中获得救助2233人,救助金额达44.92万元。在他与同事的努力下,县内外各界人士为希望小学建设及教室危房改造捐款达441万元,先后在大埔、古砦、冲脉等7个乡镇建起希望小学11所、教室119间,可容纳学生5950人,结束了困难地区学生在树下上课的历史。
多年来,覃老坚持做思想教育报告、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并受邀到各党组织讲党课,讲完就走,坚持不要报酬,不要接待。除此之外,他还用了两年时间,收集和编辑一本字数为16000多字的《家庭教育读本》,并自费印刷分发给党员干部。
每当有人问他,都一大把年纪了,也该好好在家享福了,何必还到处折腾自己呢?
他总是说:“作为一名党员,我时刻牢记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心中想着下一代,就不会觉得苦。”
这就是我身边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