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柳南区纪委>要闻

柳南区纪委监委的这篇文章,获得柳州市纪委监委征文活动优秀奖!

来源:驻区政府办纪检监察组   作者:黄龙   发表时间:2021-07-09 21:30   分享

近日,来自柳南区纪委监委驻区政府办纪检监察组的黄龙同志以一篇《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做群众知心人》,在柳州市纪委监委“百年传承·同心向党固信仰”主题征文活动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奖!这不单是黄龙同志积极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更是对柳南区纪委监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成绩的肯定。

本网站在“要闻”栏目刊发黄龙同志《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做群众知心人》全文,让我们向黄龙同志表示祝贺,期待今后区纪委监委在各项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做群众知心人

柳南区纪委监委驻区政府办纪检监察组组员   黄龙

土地革命时期,黄安县苏维埃政府的征兵宣传单“老乡,参加红军可以分到土地”,因使用群众语言,接地气,把社会主要矛盾和广大穷苦农民对土地的迫切需要直白地表现出来,很快得到了群众的响应,为开展革命凝聚了力量。

如今在各大文案学习培训中,这个接地气的宣传文案仍被奉为经典。

开展基层工作,尤其是驻村工作,更要充分发挥“最后一公里”优势,结合基层实际、站在群众角度、使用群众的语言,讲群众的“听得懂、愿意听”的话,把心融入群众生活。共鸣共情才能共振。

一、了解群众的心理认同,使用群众语言

明白群众对党员干部的心里认同。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长期以来,村干部与群众接触时间最长,相互了解最深刻。不管是《七年知青岁月》等文学作品,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尽管政府机构经过多次改革变化,但群众仍保留着对村干“大队干部”的称呼。在群众的眼中,大队干部代表着组织,代表着政府,代表着可以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村干部尚且如此,更何况更上一层的干部。

这种长期互动积淀下来的信任和寄托,是我们共产党人执政的重要根基。要高度重视干部在群众中的主心骨和示范性作用。

毛主席曾说“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千百年来,在石多地少、交通闭塞的艰难环境下,当地群众自强不息,离不开克服困难、改造自然中形成的乐观豁达、自我解压的良好心态。他们保持着自己特有的用语习惯,俚语多,嗓门大,粗犷豪放,发音洪亮,情感表达热烈,在外人看来仿佛是在争吵,其实是互相调侃,表示亲近。山歌云:山中只有藤攀树,世上哪有树攀藤,以常见的植物生长特性,形象地鼓励人积极主动,大胆追求。

二、时刻注重与群众交流细节

用心交流,与人和善。群众内心很留意干部对待自己的态度,包括言行举止是否得体,是否得到尊重、及时回应等。

到群众家中走访时,可以主动找凳子坐下,放下手中的包,反客为主,像回家一样自然。当站着与群众交流时,不管姿态如何,双手不交叉在胸前,再冷不把手揣裤兜,最好撸起袖子,铆足干事信心。以热情、阳光的心态先打破双方心里约束,让群众更愿意接近。经常为群众搭便车、帮运货、打电话协调,关心问候;当群众有需求时,比群众更急、更关心去解决,让群众感受到真正的帮助和关心。

向群众介绍某项新事物或者新政策时候,既要努力做到通俗易懂,还可以视情况告诉他们“你们村的某某一定也知道,或者他清楚懂得更多”,以达到更好效果。这样的好处不少:

一则拉进与群众的关系,让群众知晓我们了解村情,尤其是具体人和具体事,让他们对新事物产业好感。二则让群众有自豪感,表明我们认可了其身边人,让他们明白我们对群众的肯定。三则有助于群众间相互信任、认可,交流更加流畅,引导互相学习了解,甚至形成互学互助的习惯。四则被我们引为例子的人也会更积极主动,愿意配合开展工作。

三、关心群众生产生活,时刻向群众请教

经常围绕群众身边产业就业、子女教育、物价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尤其是产品价格,政策补贴,养老和医疗参保等与收支有关的情况,实实在在地宣传、讨论,不回避热点、敢聚焦难点,为群众解答国家政策方针。

村内留守老人较多,他们并不十分了解村外的发展形势,现有的通讯方式又不能很好的让他们把牵挂家人的心放下。此时可以与他们讲解微信、即时视频,以自身驻村为例子,讲述在外务工的生活习惯和对家庭的想法、感受,让他们在村里就能了解到自己亲人在外的情况。“触景生情”,既给他们安慰,也让他们体会基层工作的感受,获得好感和支持。

虚心向群众学习请教。群众在乡村长期生活,对农村工作有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动员和劝解工作,都是积累了智慧和经验。对于弯弯角角,掌握的非常到位。我们党员干部应放下身子,虚心请教,认认真真地当好群众面前的“学生”。毛泽东说过:“群众就是孔明”。任弼时在《共产党员应当善于向群众学习》中说,我们只有先向群众学习,向具体事物学习,才能有办法再转而去指导群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说,好措施好办法从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

群众的智慧积累了千年万年,形成相对稳定的、可适用解决实际问题的窍门。如辣椒不宜在下雨天气耕作,而是较干旱时候,因为潮湿容易腐烂;搅拌凉菜用生盐,因为这样味道均匀;在山里防黄鼠狼,最好是养几只大鹅看守,效果最佳,因为鹅警惕性强,粪便具有腐蚀性,等等。这些方法总结于经验,但只有耳到心至,常记常学,才能更深了解,在农村更好成长。

四、注重良性互动,增进真诚情谊

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让更多人年轻人参与到家园建设的话题中。每一屯一个微信群,是各家各户了解、讨论屯内各项事务的阵地。虽然大部分青壮男在外谋生,但他们心里仍然牵挂着哺育他们成长的家乡,他们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希望为家乡贡献力量。

利用微信群,我们宣传了改厨改厕、清洁乡村、扶贫脱贫等政策,还推送合适岗位,发送短视频,让村屯百姓了解各项事业的进展,了解党和政府工作的具体过程,在互相交流中使得干群关系更融洽,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及认可度不断加强,在这样的氛围中,干部的信心也更加充足。

养成及时向群众反馈的习惯,把与群众反馈的经过当成树立讲信用、树威信的过程。一旦与群众形成了承诺,就要按时反馈,即使没有办法解决,也要把情况说明清楚,待时机成熟,一定会长期跟进,把问题解决好,在这样的互动中,让群众自觉地树立起宣传政策良好局面。

1930年3月红军第一次到河池,当时群众对红军不了解,加上国民党的欺骗,群众心生恐惧,逃避。驻扎后,红军穿着朴素,不偷不抢,军纪严明。群众放下戒心。

因长途跋涉,军需异常紧张,红军向当地广安昌盐店借盐200斤,并打下欠条,承诺以后定还。店主不愿,担忧像国民党一样有借无还。红军第二次驻扎河池时,如数归还。店主高兴,见人就说,红军是讲话算数的。我们必须坚守这种承诺。

多搭桥梁,种“善因”,让村委干部“结善缘”。村委干部出身本村,平时既要考虑工作要求,又要兼顾邻里关系,有时需自我牺牲,或碍于面子,或有其他顾虑,十分为难。

与群众交流时,对村干部多赞扬、多夸奖,穿插介绍村委干部的努力与付出、对民意的了解和为群众办事的热忱,让群众理解村干的不易和良苦用心。

对村干的认可,也是对村民的尊重。不仅能促进村民团结,邻里和谐,树立村干威望,也能够加强自治的意识。对村干来说,可增强自豪感,提高职业认可,也更愿意在引导和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中思考如何发挥更大作用,让其了解到更多更灵活的处事方法,内心对服务群众的宗旨更加认可,为储备后备力量打下基础。

五、重纪律,明要求

要树准则,明要求,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驻村扶贫纪检监察干部,不仅要遵守驻村要求,廉洁自律,同时也要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在管束自己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同事树立“清者自清”的作风,时刻注重言行,多做思考,避免“瓜田李下”,引起群众误会,伤害干群关系。

如淳朴善良的群众热情好客,常在农闲或者假日聚餐、互赠自制农产品,互相邀请到家做客。因此不管在怎样的场合中,开玩笑都要适可而止,不提及鸡鸭鱼肉、酒等可能与宴请有关的词语,让群众误会或者有心理顾虑,认为只有给予了好处,才能真正办实事。三伏天潮湿闷热,一大早就热气袭人,不过尽量不要开空调,体谅对比群众此时正出门务农或在田间地里挥汗如雨,能够坐在办公室避开了风吹雨淋,已是无比幸福。在细小处对自己保持高要求,怀悲悯之心,群众才会从心底认可和尊重。

西南联大时代,有学生请教刘文典先生,如何才能写好文章?刘文典说:只有记住“观世音菩萨”就可以了。“观”即要多观察生活;“世”即明白人情世故;“音”即文章讲韵律,写的朗朗上口;至于“菩萨”,就是要有救苦救难的慈悲心肠。    

总的来说,开展群众工作,与群众交流,最需要有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做到“观世音菩萨”。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全心做民意“传声筒”,切切实实、认认真真把有关群众利益的每一件小事都解决好,处理好,让群众获得最实在的、最具体的实惠。

版权所有:柳州市柳南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地址:柳州市柳南区潭中西路10号邮编:545007

桂ICP备05009280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013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