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融水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作者: 发表时间:2021-11-05 18:00 分享
“热烈祝贺融水纪委监委荣获‘2018年至2020年全区纪检监察系统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称号!”近日,在融水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微信群,大家纷纷点赞这个喜人的信息。
“十三五”以来,该县纪委监委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主线,聚焦主业主责和监督执纪问责,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厉查处和纠治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护航脱贫攻坚。“十三五”期间,该县处置问题线索1673件,受理信访举报648件,立案927件,结案892件,给予党政纪处分797人,涉及科级干部100人,移送司法机关14人,挽回经济损失1263.61万元。2020年该县实现了脱贫摘帽的目标,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
专项监督“严”管理
“我们把脱贫攻坚当作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国家大事管严、管实、管到位,以严的作风、实的态度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无‘硝烟’的战争。”该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吴世华总结地说。
为使监督有方向、监督有重点,该县纪委监委印发《融水苗族自治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完善例会、报告、处置等工作制度。以实施“抓专班、专班抓”及“抓领导、领导抓”等,不断压紧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通过综合运用督办督查、调研指导、约谈问责等手段,压紧压实责任。以“一会三单一报告”工作机制为契机,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不摘”等政策,督促县扶贫办等24个重点扶贫职能部门列出脱贫攻坚重要事项,进行专项监督、精准监督,确保专项监督取得实效。
市、县纪检监察干部在怀宝镇东水村了解灵芝产业发展情况
专项治理“严”惩罚
“警告、处分、开除,目的是警示人、教育人,让党员干部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中,明白哪些可做,哪些不可为,促使大家严格遵守纪法底线。”该县纪委监委副书记、副主任李绪和说。
在专项治理中,该县打通来信、来访、网络举报等“绿色渠道”,接受群众、社会的监督。建立蹲点调研、流动接访问题线索台账,深挖“案中案”、追根溯源,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为此,该县印发《融水苗族自治县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把发现问题、案件查办、问题整改作为扶贫领域监督监察问责最直接最有力的途径,以“片区作战”“突击月行动”等为抓手,通过办理典型案例,对向扶贫项目、资金“动奶酪”以及弄虚作假的行为严惩不怠,以此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有效整治不担当、不作为、工作不实、作风飘浮和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护航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安陲乡大田村向群众了解扶贫资金到位情况
部门协作“严”监管
“几年来,我们紧盯‘县里的权、乡里的情、村里的点’对‘两不愁三保障’关键领域、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防止腐败的发生。”谈到脱贫攻坚成果时,该县监委委员石万秋如是说。
该县以部门协作的方式实施“抓系统、系统抓”,加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一事一议”项目工程等的监管,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大监管格局。紧盯扶贫互助金、扶贫产业、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及开展小专项整治,对贪污侵占、行贿受贿、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挥霍浪费、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损害人民群众利益问题严肃查处。“十三五”完成脱贫攻坚项目审核入库3927个,项目总投资概算32.88亿元;发放教育资助资金5912.66万元,受助学生101875人次;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2个,安置3348户13695人等。
县纪检监察干部在良寨乡良寨村向群众了解螺蛳产业发展情况
容错纠错严把关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监督与支持统一,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杜绝‘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思想藩篱。”该县党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唐大勋表示。该县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对情节轻微、不需追究责任或有苗头性问题的,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转变。将以权谋私等腐败问题与工作失误造成后果区分开来,将弄虚作假、不严不实等作风问题造成后果同真抓实干但方法不当的过失区分开来,扎实做好容错纠错工作。对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及时为他们澄清正名、消除包袱,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目前,该县为干部容错纠错20多人,教育回访受处分干部400多人,向组织推荐重新提拔受处分后表现优秀党员干部4名,进一步重用1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