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柳州市鱼峰区纪委监委 作者:佟敏 发表时间:2020-05-12 09:22 分享
近些年,我最喜欢的一档电视栏目,非央视的《朗读者》莫属。“一个人,一段文。”这个节目让我从每个嘉宾的读文中了解很多当前的好书,更能从中感获很多书本背后的人生故事。记得有一期嘉宾读了一段《我们仨》的节选,此书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我被里面温馨生动的话语激发了阅读的欲望,很快便购买了《我们仨》这本书,但读过之后却并没有原本想象的那么温暖,相反,甚至感到有些沉重,我慢慢消化,细细感悟……
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原来,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是在人生的伴侣离开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看完之后,我无法想象杨绛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来回忆这段时光最后下笔的,同时我也非常她书里体现出来的克制,在90多岁的高龄,回忆已经离世的丈夫和女儿,书里却不见痛彻心扉,反而常常因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感到忍俊不禁。
我感动于钱钟书夫妇动荡时互相扶持老来互相依偎,女儿钱瑗的点滴孝心。羡慕于他们一家人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做学问过生活都有条不紊,既严谨又有乐趣。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知福的人,所以也更加懂得惜福。
这本书激起了我对家庭的一种认识,让我更深刻知道家庭对于我们的人生有着多大的影响,对性格塑造起到多大的重要作用。书中“我们仨”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在国外留学时承受了生活上的种种不适和承重的课业负担,回国后与大家庭的相处也多有磕绊,文革时期更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最终,还遭遇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酸。但即使如此,杨绛一家人仍然是各自的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人,但是他们都没有野心,他们毕生努力的,不过是做好本职工作。他们从来不争取什么,即使被安排在了并不喜欢也不适合的岗位上,也选择默默接受,并不反驳或做格外的要求。对于名利,他们唯恐避之不及,他们甚至视名利为祸害,为累赘。
我很喜欢他们一家人的性格。钱钟书生活上的憨厚与学问上的严谨,杨绛自由温和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女儿圆圆(钱瑗的小名)大胆聪颖有孝心。“我们仨”一直都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生活,如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把他们晚饭后的散步叫做出门“探险”,女儿钱瑗年近六十患病不起的时候,还在写给父母的书信中不乏幽默的玩笑和温暖的昵称,我深深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向上向善的家风,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择一人相守,不求金钱名利;栖一处而居,无需豪华奢侈;有一双儿女,不用出类拔萃,在充满诱惑的环境下保持一颗甘于平淡的心最是难得。我们在快节奏的压力下容易浮躁,经常会把很多负面情绪带给家人,给孩子强加很多我们期望的东西,而忘了给家人鼓励,忽略了爱的表达。其实,家庭成员的和谐有利于家庭的美满,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无论经历多少磨难,无论走到哪里,“我们仨”在一起的地方就是温暖的港湾。
中共柳州市鱼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0772-3867337 邮箱:yfqjw@163.com
地址:柳州市鱼峰区静兰路10号鱼峰区人民政府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