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柳州市鱼峰区纪委监委 作者:覃缘拿 发表时间:2022-11-18 16:25 分享
【廉政“中医馆”】《黄帝内经》有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集中反映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医文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这与廉政文化建设“重在预防”的理念不谋而合,相融相通,对鱼峰区如何深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廉政“中医馆”引入中医“治未病”理念,以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为布局,巧妙地将中医文化与廉政教育相结合。
“望”,中医称“望其五色而知其病”。诊断干部有无“病”,先要观其精气神,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决定其工作状态。把“望”引申为望影揣情,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拓宽发现问题的渠道和途径。
“闻”,即“闻其五音以别其病”。既要闻群众之声音,更要闻干部之表现。把“闻”对应为闻情于民,集思广益,群众参与反腐败工作,让腐败分子感到“草木皆兵”,心惊胆战,无处遁形。
“问”,是“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把“问”应用为问其因由,通过与干部问询谈话全面掌握实际情况,研判问题性质,拿出初步处理意见。
“切”,即“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把“切”借意于对症下药,切除毒瘤,精准治疗“带病”干部,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除了“望、闻、问、切”的布局,馆中还陈列了“连翘”、“川乌”、“黄连”等数十余味中草药材,寓意广大干部要务实清廉,忠诚干净担当,权为民所赋,利为民所谋。
馆中展示着古代柳州廉洁清明人物的事迹,教育我们学习他们身上蕴含的忠诚、为民、事功、治学、清廉和坚守等品格特质。
在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区域,展示并播放了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敲响警钟,达到引人深思、触动警醒、以正视听的效果。
《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人体脏腑功能低下或亢进,正气相对虚弱,人体阴阳失调,外邪乘虚而入,就会病邪内生,发生疾病。
“正气”好比党的建设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反腐倡廉工作,抓得好,正气充足,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能够抵挡一切不正之风和腐败因素的干扰,清正廉明,社会得以和谐进步,这正与中医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是相通的。
通过“廉政+中医”的宣传教育模式,鱼峰区精准有效地运用了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抓早抓小、“治未病防病变”,最大限度防止干部违纪违法,有力推动了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的全面落实。
中共柳州市鱼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0772-3867337 邮箱:yfqjw@163.com
地址:柳州市鱼峰区静兰路10号鱼峰区人民政府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