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城中区纪委监委 作者:韦玉婷 发表时间:2021-02-18 10:22 分享
近年来,城中区纪委监委深入探索构建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充分挖掘柳州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对柳州历史上的士绅乡贤、清官廉吏故事及柳州名门望族的家风家训开展深入研究,积极构建“旅游+廉洁教育”的城中廉政文化宣教模式,打造别具柳州本土特色且文化内涵丰富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群。以鲜活的方式、多元的载体、丰富的内容,说好、说活、说响城中廉政文化故事,以贤廉遗风勉励今人,不断提升廉洁文化的渲染力和感召力。
城中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地图
一、深挖细掘历史文化底蕴,打磨富有感召力的廉政文化素材
柳贤清风园廉政教育基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城中区纪委监委坚持“古为今用”深挖柳州本土贤廉文化和本地氏族家风祖训,结合城中特点,先后建设了“柳侯清风文化街”“东门十二家”“金沙角家风家训教育园”“柳贤清风园”等廉政文化基地。为进一步提升品牌特色,城中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打磨别具感召力的廉政文化素材。
党员干部到城中区“东门”十二家廉政教育基地参观
一是走出去,深入源头寻找廉洁文化故事。区纪委分管领导带队先后到东流屯、八卦屯、社湾村等地实地调研佘家墓葬群、佘氏博物馆等7次,全面梳理、厘清历史事实脉络,提取其中蕴含的廉洁文化元素。
二是请进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力。先后召开专家、学者咨询会及交流会3次,联合区地志办、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和辖区社会民间团体进行交流座谈5次。掌握第一手全面、权威、系统的资料,力求做到所有廉政文化内容“字字有力量”“句句有故事”“段段打动人”。
三是沉下去,开展入户走访交流。深入佘氏后代位于柳州市东流屯、八卦屯、社湾村等地的聚集区,了解佘家先贤祖训,观廉吏遗存,获取考证。广泛收集老党员、老干部、在职员工和学生们对廉政教育基地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为建设方案提供多种参考。
二、别出心裁开展组织宣传,说活充满趣味性的廉洁文化故事
群众在城中区“东门”十二家廉政教育基地“梨园唱廉”小戏园主题区学习讨论
不仅要讲故事,更要把故事讲“鲜活”。城中区在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活化形式上不断下功夫。
一是创新载体“说活”廉洁文化故事。改变填鸭式、说教式的传统方法,利用贤廉故事、别具创意的廉政文化景观、浮雕、人物立绘等展现形式,让人们“穿越时空”,对话柳州先贤,让廉政文化思想更鲜活有趣,让城中廉洁品牌更深入人心。
二是注入乡情“说好”廉洁文化故事。深入挖掘本辖区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典型故事,让“乡里人说乡里事”“身边人说身边事”,邀请辖区本地勤廉榜样说“廉”,本地先进楷模倡“廉”,村中有德行的长者讲“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把廉政教育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相结合。
三是丰富形式“说响”廉洁文化故事。通过制作一批廉政文化读物、宣传画册、组织知识竞赛、举办本土廉政书画摄影展、组织观看勤政爱国电影等形式,让群众从被动受教变为主动参与,激发内生动力。
三、探索“旅游+廉洁”模式,打造具有影响度的廉政文化品牌
城中区五星街商业圈廉政小公园
积极构建“旅游+廉洁教育”的城中模式,让廉政文化思想培植与美丽乡村建设“无缝对接”,寓教于乐两相宜。
一是开辟一条“廉政文化”旅游线路。充分利用城中区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特点,因地制宜、推陈出新,按照“委机关—部门—街道—村(社区)”四位一体的布局,以“廉”为主题,结合柳候祠、明代东门城楼、佘氏宗祠等历史资源,“点线面”串联成一条廉政文化旅游路线。
二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廉洁文化高地。在“柳贤清风园”里打造东流屯廉政书屋,制作《清风园里说柳贤》廉政书籍,购置先进的电子阅读设备方便村民阅读,让乡村变成廉政文化宣传的高地。
三是织密群众监督之网。贯通融合纪检监察监督与群众监督,利用廉政文化基地群,组织丰富有趣的廉政主题教育活动,带动村民支持监督、参与监督,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群众在参与监督过程中不断提升获得感。
版权所有:广西柳州城中区纪检监察委员会网站
地址:柳州市城中区海关南路48号0772-12388信箱:czqgxj@126.com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