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督助力“小米粉”飘香全球
——我市纪检监察机关护航柳州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近期,在国家公布的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中,柳州螺蛳粉榜上有名!这碗“小米粉”,又添一张沉甸甸的“国字号”名片。
一碗粉带火一座城,更串起一条富民产业链。2024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759.6亿元,同比增长13.4%,品牌价值达125.59亿元,带动超30万人就业。
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再沿着发达的物流网络飘香全球,柳州螺蛳粉实现了从“小米粉”到“大产业”的华丽转身。亮眼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我市纪检监察机关精准有力的监督护航,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廉洁动能。
监督上下联动,拧紧责任链条
柳州螺蛳粉产业链条长、环节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群众就业,一头连着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如何有效监督?
市纪委监委将其作为政治监督重点,确定了清晰的“123”监督思路:紧扣柳州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深入开展“清风护企”“清风护农”两大行动,全力推动产业实现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市纪委监委相继出台护航柳州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监督工作方案、监督提升行动工作清单等,为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围绕螺蛳粉产业链开展监督压实责任、提供指南。市、县、乡三级纪检监察机关上下联动、协同发力,聚焦政策落实、干部作风、资金使用、原材料基地建设等十项内容,通过建立落实日常监督、分析研判、问题治理“三项机制”,形成“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堵塞漏洞”的监督闭环,持续推动解决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
监督直抵田间,守护群众权益
“奖补政策都清楚吗?种笋有什么困难?”今年春耕,柳南区纪委监委干部到太阳村镇罗么岭的竹笋基地,一边查看竹笋长势,一边回访之前发现的奖补资金问题整改情况。
此前,该区纪委监委在日常监督中发现,太阳村镇政府未严格验收竹笋成活率就提前拨付种植奖补资金,后因验收不合格,造成资金损失,挫伤农户种植积极性,相关涉事人员被立案调查。该区纪委监委随即向柳南区自然资源局发出监察建议书,督促其加强对乡镇的指导和监管,确保惠农资金投入取得实效。
这是我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化“清风护农”行动的生动写照。市纪委监委统筹“室组地”“室组局”等监督力量,紧盯全市20个螺蛳粉原材料种植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重点纠治资金拨付审核把关不严、资金多付错付等履行监管责任失职失责问题。今年1至5月,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柳州螺蛳粉产业监督83次,督促相关单位整改问题25个。
监督深入企业,打通发展堵点
为推动解决螺蛳粉企业发展“中梗阻”问题,我市纪检监察机关在螺蛳粉产业园区内设立“清廉营商环境观测点”和“企业廉情服务站”,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督促职能部门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通过观测点反映产业路太窄的问题,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近日,在柳城县社冲乡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加工产业园内,一名企业负责人指着新修的产业路,向纪委工作人员感慨道。此前,社冲乡纪委接到清廉营商环境观测点反映的问题线索后,迅速调研摸清问题症结并督促乡政府整改。很快,11条产业路、62盏太阳能路灯投入使用,企业运输难题迎刃而解。
近年来,我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清风护企”行动,聚焦螺蛳粉产业园区及配套项目建设“懒散拖”、政务服务“吃拿卡要”等问题精准发力,督责助企、执纪护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入企走访、上门问需,广泛收集问题建议,全面了解惠企政策落实、涉企服务质量等方面情况,建立监督台账,定期跟踪问效,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靠前服务。今年以来,已监督推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13个,为螺蛳粉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