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2日,秋分,也是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放眼桂西北大地,山水田园尽是丰收景象,农民们用双手获取丰收的果实,用笑容传递丰收的喜悦。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石山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7.6%,由于山地贫瘠、缺水缺土,发展产业极为不易,而毛葡萄根系发达,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治理和预防石漠化的理想生态植物。目前罗城县毛葡萄种植面积达八万多亩,3800多户贫困户参与该产业项目,是石山地区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图为:四把镇里乐村群众正在采摘毛葡萄。(罗城县脱贫指挥部 廖光福/摄)
凤山县以党建为依托,通过强化组织引领、群众互助、政策倾斜、技术指导、畅通市场的方式,大力发展核桃产业,走出了一条适合大石山区生态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实现生态、经济双赢的目标。今年9月16日,河池市2020年核桃产业发展现场会暨核桃丰收节在凤山县举行,庆祝“核桃丰收节”,分享丰收喜悦。(凤山县宣传部 李枭/摄)
东兰县2001年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孕育着优质的板栗种质资源,该县栽培历史悠久,全县板栗面积32.5万多亩,年产板栗2万吨,是农民的致富果。入秋以来,该县满坡满岭挂满一串串金黄色苞果,犹如一个个小刺猬在咧嘴欢笑。图为该县少年儿童在丰收的板栗堆里开心玩耍。(东兰县纪委监委韦彩归、韦正勇/摄)
金城江区九圩镇牙洞村以“合作社”为引擎,推行以“合作社+贫困户”的旅游开发与运行模式,大力发展荷花产业,激活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并通过荷鱼共生种养,吸纳贫困户,促进村民脱贫增收。随着秋季收获期到来,当地群众在自家承包荷田里放养的鱼也收获上市。图为:当地群众现场为游客打捞“荷花鱼”。(金城江区纪委监委 张敬/摄)
金秋时节,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镇同合村布里屯的张连合把田地里丰收的黄豆捆成捆,利用自家的房前屋后及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看到收获,他脸上流露出幸福的欢悦与满足,金灿灿的黄豆也农屋融为一体,打造出一幅“晒秋人家”风情画卷。(巴马县纪委监委 黄肖桦/摄)
宜州区安马乡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连片规模种植优质水稻,让现代化农用机械派上了用场。收获季节到来,村民们抓住晴好天气收割水稻,一台台机械收割机在地里来回穿梭,金黄的稻谷颗粒归仓,稻香扑面而来。(宜州区安马乡 银世游/摄)
鹿寨县导江乡的山楂果挂满枝头,硕果累累。果农们忙着采摘、分装,分享着丰收的喜悦。(鹿寨县纪委监委 覃智锋/摄)
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各村寨的水稻进入成熟期,金黄的水稻把各少数民族村寨装点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景,村民们抢抓农时收割稻谷,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人景象。(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纪委监委供 潘志祥/摄)
(图片来源:河池市、鹿寨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