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说“三十而立”,我们每个人的30岁,都值得浓墨重彩。因为30岁,也许意味着我们的事业刚刚起步;30岁,也许意味着我们刚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30岁的我们,父母已然年迈,我们慢慢成为家庭的顶梁柱;30岁的我们,对未来也多了一份期许。但是,黄文秀同志却用她那永远定格的30岁,为我们书写了她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担当。她从名校毕业后并没有留恋大城市的繁华,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工作,在组织需要她的时候,不摆困难,不提要求,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开展扶贫工作,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领百坭村的乡亲们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电影中的一个场景深深感动了我:百坭村干部告诉黄文秀,出村读书的孩子们一个都不愿意再回来,她淡然地说:“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来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听到这句话,我想起了那些仍然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共产党员们,他们放弃了城市的繁华,放弃了亲人的相伴而扎根于基层,他们是人潮的逆行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功绩不正是由千千万万个像黄文秀那样的共产党员创造出来的吗?原来,那些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党员们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黄文秀同志就是他们的集体自画像。
我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同时也是一名预备党员,在学习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的同时,深深地感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当前举国上下在党中央的带领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努力奋斗,但也滋生了一些腐败问题。近年来查处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屡见不鲜,我们作为年轻的纪检监察干部,要立足于自身的本职工作,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职责,为脱贫攻坚工作保驾护航,让自己的30岁的生命之花绚丽绽放。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