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伙子现在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工作态度转变了,布置的工作都能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村干沟通协调,而且还主动入户开展扶贫工作。对到村委办事的群众也都有礼有节。”当融安县纪委监委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的同志再次来到大将镇督查,该镇副镇长、保安村包村组长余力谈及一名驻村工作队员时,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副镇长的心情为何会有此变化?
事情还得从今年6月份说起。今年6月以来,为助力融安县脱贫摘帽工作,整治脱贫摘帽工作中不严不实的作风问题,县纪委监委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对所监管的7个单位派出的4名第一书记和19名工作队员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新一轮的“体检”(暗访)。
“体检”才刚开始,就遇到了症状不轻的“患者”——一名从外省到融安工作不久的年轻小伙子,他是今年3月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大将镇的一名驻村工作队员。按理说,这么年轻的干部,应该很受大家欢迎,但群众和同事们对他的表现有诸多不满。
“据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同志反映,这个小伙子没驻村前工作态度还挺好的,能力也挺强,怎么驻村了就那么多问题?”纪检监察组的同志有点纳闷。
经过一番商量,纪检监察组的同志开出第一张处方:“访”,先找到“病根”后再“对症下药”。通过多方走访,他们了解到,初次驻村的小伙子,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加上语言不通,一下子适应不了超负荷的扶贫工作。久而久之心里产生了抵触的情绪,既不愿与贫困户打交道,对镇里分管领导下派的工作任务也不想干,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更是格格不入,提到扶贫工作就打退堂鼓。
对小伙子出现的问题,纪检监察组的同志第一反应就是要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为防止“小毛病”向“大问题”转化。她们当即开出第二张“处方”:“谈”。
“最近工作怎么样?到这边生活还习惯吗?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开诚布公的跟我们聊,不要有压力......”
谈话开始前,纪检监察组的同志主动说明谈话目的,让他放松思想包袱,认真谈工作、谈想法、谈问题。
“到村里面工作后,觉得工作环境跟我当初想象的不太一样,而且我不会讲本地话,也听不懂群众说什么,所以有些抵触情绪。加上离家较远,最近家里人生病了,我在这边干着急也没办法回去......”小伙子慢慢与纪检监察组的同志道来。
同时,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包村组组长也约谈了这个小伙子,分析了他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着重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家庭负担以及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对他从思想上开导、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
约谈后,领导、同事们不仅在工作上给他鼓励支持、宽容谅解,手把手的教他如何与群众打交道,更在生活上给予他人文关怀,让他能尽快融入当地的生活。在“访”“谈”的基础上,纪检监察组开出最后一张“处方”:“督”,持续督查,进一步夯实驻村工作等“三支队伍”的工作作风。
恩威并施的“处方”一开,小伙子从一开始的不配合到最后的虚心接受批评教育,不仅理解了组织的良苦用心,也在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上下苦功,“祛除了病灶”,将工作中的压力变为动力,把被动化为主动,和脱贫攻坚一线的“战友”们撸起袖子加油干。
“组织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帮助解决了我的很多困难,非常感谢组织的关心和照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我会经常下村入户,与贫困户交流,练习好方言。”小伙子态度坚定地说到。
纪检监察组通过“访、谈、督”,进一步提高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履职意识,筑牢了纪律意识,强化了责任担当,激励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积极发挥“尖兵”作用。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