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9日一大早,在柳城县易地扶贫搬迁龙美安置点,一辆蓝色的小E电动汽车缓缓开过来,车身上“扶贫信访快车”几个红色的字格外醒目。2名纪检监察干部拿着两张小板凳下了车,坐到正在家门口乘凉的贫困户潘秀花身边,详细了解她搬迁新居以后的生产生活情况。
潘秀花家原来在柳城古砦仫佬族乡大岩垌村。2018年,她们一家五口人搬出了大山,住进崭新明亮的新楼房。现在,她不但每个月按政策享受了低保、高龄补贴、新农保等,政府还为她提供了1500元/月的保洁员公益性岗位,每月收入有将近2千元,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一车,两人,一个工作包,几张小凳子,就在群众家门口搭建起一个让群众便捷、高效说事的平台。载着纪检监察干部真心、真情的“扶贫信访快车”,真实记录着贫困群众的“第一心声”,解决他们的烦心事、操心事。这是柳城县创新工作方式,进一步拉近干群关系,把被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变为主动,强化扶贫领域信访隐患排查调处,将问题解决在源头、解决在萌芽、解决在基层的具体体现。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把公开大接访的‘集团作战’变为‘快车下访’的‘单兵’作战,更灵活、更深入。”该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余洪枚介绍。
此次是该县“扶贫信访快车”的首次“发车”,重点排查的内容为医疗保障、产业奖补、危旧房改造等惠民政策落实,以及干部廉洁履职等扶贫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线索。
带着板凳进村,带着问题入户,零距离倾听贫困群众心声。当天,该县纪委监委“扶贫信访快车”小分队还分别深入古砦仫佬族乡汶炉村、柳城县易地扶贫搬迁鸡公山安置点,听取贫困群众心声,记录群众意见,共接待贫困群众30人次,入户走访12户,发放宣传资料153份,并把贫困户反应较为集中的关于安置房天井漏雨、孩子上下学接送不便、家庭经济来源不稳定等8个方面的问题全都记录在案,能当场答复或解决的都当场答复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责令有关职能部门后续给予答复,及时跟踪,把监督作用发挥在实处。之后,该县“扶贫信访快车”将常态化“发车”,驶入全县各乡镇、村屯,搭建流动的“民情驿站”,切实保障贫困群众利益。
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该县除了“发快车”,还重实效。县纪委监委严格落实专项治理“7+1”工作制度,领导班子到贫困村蹲点调研60次;开展问题线索“大起底”工作,对被监督部门2016年以来的扶贫项目及资金进行大盘点;实施“一纵一横一交叉”监督检查工作法,细化检查方案,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检查扶贫项目1993个、扶贫资金8亿多,发现问题64个,完成整改59个;认真落实中央第二巡视组对广西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制定整改措施32项,目前整改任务已全部完成。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