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犹记老黄清廉范,常亮心中警示灯。”
清明即将到来,我又想起了我的老站长老黄。
1991年,我被安排到新成立的柳城县龙头乡林业站工作。那时的站长叫黄启元,他从部队退伍,当过代课教师,在过刘八寨林场。他不喜欢我们叫他站长,要我们叫他“老黄”。老黄脸庞黝黑,小个子小眼睛大鼻子,笑起来眼睛眯了成一条缝。与他共事十年,他虽没有把廉洁自律、忠诚履职挂在嘴上,却默默付诸行动,用实际行动教育引导影响着我们。
林业站刚成立的时候,扑火工具紧缺。他带领我们上街买了几十根石山柴、胶制绑带、白铁皮,然后用钉子、铁皮把绑带固定在木棍上。看着几十把自制扑火工具的制成,我们成就感十足,这可比用树枝扑火有效多了!
有一年,县政府号召灭荒造林,一公顷以上的宜林荒山全部要植树造林。他带着我们爬遍龙头镇的所有荒山,勘察绘图、拉线定点,几乎每一个山头都曾留下他的足迹。为了解决苗木供应难题,他又自己研究怎么育苗,从浸种催芽、装杯到后期管护,苗圃里每一寸土地都曾浸润了他的汗水。那年,他带领我们培育出的几十万株马尾松和湿地松苗木全都是一级苗,不仅可以满足本乡造林所需,还可以外调。
一个冬天的晚上,三夹水发生山林火灾,他带着我们以及半专业打火队员前去扑火。三夹水地形险峻、荆棘丛生,贸然行动极有可能会引起人员伤亡,但是任由山火蔓延下去,将会烧毁山下农民种植的近百亩甘蔗。他对地形进行认真判断和研究,果断采取以火攻火的方式,找准地方点上一把火,人为烧出了一条隔离带,在火魔到达隔离带时再集中力量进行扑灭。最后山火灭了,山下近百亩甘蔗林保住了,但是我们的头发都烤焦了,个个变成了“大花猫”。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得肚子都痛了。
有一年重点打击乱砍滥伐,有一个违法当事人笑嘻嘻地提着酒肉要去他家吃饭,结果被他板着脸拒绝了,最后还是按规定进行处罚。老黄家里三个娃,一家五口人,在那个年代,那些酒肉可够他一家子吃三天呢!这种事老黄遇到的还挺多,但他总是不为所动。
有一次同事工作失误连累他被领导狠狠批了一顿,他连口都不还。过后我们问他为何不解释?他说他是站长,手下人犯错站长必然负有责任,以后大家不要再犯就是了。因为这事,那个同事愧疚了好几天。
老黄一辈子省吃俭用,唯一的坐骑就是一辆铃铛不响到处都响的自行车,这车停在单位门口都不用上锁,因为连小偷都嫌破。别人问他为啥不买辆新的,他总说还能骑。每天下班回到家,他又帮着家里干农活、家务活,反正就是闲不下来。夜幕降临的时候,老黄一家人就围坐在破旧的餐桌旁吃饭,其乐融融,简陋的房子常常传出一家人欢快的笑声。
后来我转岗了,离开了林业站,当过龙头镇团委书记(1995年龙头撤乡改镇),再后来加入了纪检监察队伍并工作至今,但老黄一直坚守在植树造林护林第一线。他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一直影响着我,成为了我生活和工作的制胜法宝,解决了很多原本自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老黄和爱人的辛勤努力下,他们一家的生活越过越好,三个孩子都长大成人并走上了工作岗位,其中两个在乡镇担任领导,还有一个加入了纪检监察队伍,三个孩子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忠履职。
十二年前的一个早上,老黄摔了一跤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十二年过去了,我感觉他未曾离去,他一直都在,在每一个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人身上,在爱岗敬业、传承优良家风的人群中,在忠诚履职、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里。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