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个典型案例都是一次惨痛的教训,每一个违纪违法人员的忏悔都是直击心灵的教材。柳州市利用近年来查处的一批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多维度、全方位开展警示教育,使每个案例成为活生生的教材,达到查处一例、教育一片、完善一套制度、解决一类问题的目的。
以案示警,让典型案例成为震慑人心的“警示器”
“看了这个案例才知道,原来这些违纪行为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柳州日报》一公布,教育范围扩大了,更具有震慑力,警示作用更明显。”近期,柳南区机关干部看了刊登在《柳州日报》的《清除旧城改造的“蛀虫”——柳南区房屋征收与补偿办公室原主任姜勇等人违纪违法案例剖析》后说道。
2018年5月以来柳州市纪委监委在《柳州日报》开设“每周一案”专栏,每周刊登一期本市近年来查处的典型案例并进行深入剖析,用身边的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为了加大教育的震慑效果,同步编辑出版了《柳州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集》,将违纪违法人员的忏悔录、违纪违法心路历程、检查书等附在每个案例后面,使以身说纪、以身说法更具有说服力和鲜活性。5000册案例集发放到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后,给全市党员干部带来极大的震动,成为党员干部身边的“教科书”“清醒剂”。
以案明纪,构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防护栏”
一起典型案例就是一堂廉政教育课。柳州市纪委监委结合学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举办“知敬畏 守底线”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力量到全市各单位开展主题宣讲,结合“六大纪律”等党纪党规,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案发原因、案件特点、案件启示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敦促违纪违法党员干部主动交代问题,争取组织帮助和从轻减轻处理。
特别是针对扶贫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为了扩大案件查处的社会效果,助推脱贫攻坚,今年全市举办了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专项工作成果展并到各县区巡展,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张贴到了全市97个乡(镇、街道)926个行政村7543个自然屯,通过图片展览、专题片展映、现场直播访谈等形式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看到专项工作的效果,进一步明确扶贫工作纪律,将纪律教育真正传递到最基层的“神经末稍”。
以案说法,提升党员干部法治思维意识
监察法出台后,全市监察对象从原来的7.9万人增加到11.8万人,增幅49%,范围覆盖到所有公职人员。如何提高公职人员的法治思维意识,市纪委监委将“庭审现场”打造成“警示课堂”,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到职务犯罪案庭审现场接受教育。例如柳州市体育局原党组副书记、原局长何贵文涉嫌受贿案,融水县第一例公职人员涉黑案等在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时,组织公职人员到场旁听,让大家清晰了解被告人从违纪违法到走上犯罪的全过程,真切地感受到违纪违法的惨痛教训。“就是要将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个案例活生生的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从中汲取教训,作为公职人员要守住法纪底线,不仅自己要真正懂法、守法,更要提升依法履职的能力,运用法治思维开展工作,维护公民权利”。市纪委宣传部干部梁璇如此说道。
以案促廉,做好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
查办案件只是治标之策,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才是关键。对此,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钟山表示,“我们纪检监察干部不仅要做铁面无私的执法者、掌鞭人,严格依纪依规依法履职,更要做好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后半篇文章’,把制度建设、干部教育、完善流程等结合起来,实现良好的法纪效应、社会效应和教育效果。”
为了做好这“后半篇文章”,市纪委监委陆续推行了案件查办全程纪实、录制警示教育片、拍摄忏悔录、开展案例剖析、进行违纪人员受处分后回访制度、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具体措施。例如,柳江区就针对一些部门主要领导接连严重违纪违法出台了《柳江区发生重大案件单位(部门》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通过召开重大案件专题民主生活会,对重大案件进行剖析,帮助案发单位查找管理漏洞,提出改进建议,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从制度监管上有效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