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江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在上级纪委监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切实为我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提供了有力纪律保障。
坚持明责履责,压实主体责任,“两个维护”政治任务落实坚强有力
从实加强政治监督。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践行“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职责,聚焦政治建设六项重点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等党的重大部署,跟进监督、靠前监督,推动党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五年来,组织开展专项监督30轮,发现并整改问题300个,向有关单位、乡镇下发纪律检查(监察)建议书119份。
创新开展同级监督。探索执行专报制度,根据各级反馈问题和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点对点报送县委主要领导。5年来,向县委报送专报21份,有力推动县委扛起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及县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向县人民政府党组发送纪律检查建议书5份,推动建立扶贫、涉农资金预算执行进度通报约谈制度、防止扶贫资金闲置等管理办法。
持续深化巡察监督。紧扣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巡视巡察工作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强化制度建设,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巡察队伍。5年来,组织开展常规巡察、专项巡察、专题巡察20轮、回访2轮,巡察党组织245个,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党组织55个、乡镇党委15个、县属国有企业5个、村(社区)党组织170个,发现问题2083个,移交线索164条,转立案58件,形成了有力震慑。
坚持靶向监督,推进专项治理,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
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贯彻落实“6+2”工作机制,实施“强化扶贫领域‘四大战役’监督”“脱贫攻坚‘三精准、三落实、三保障’监督”“易地扶贫搬迁专项监督”等专项行动,重点查处和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优亲厚友、吃拿卡要、欺压群众等问题,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责任落实不力等违纪违法问题。5年来,共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641件,立案33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93人,约谈262人,诫勉谈话32人。
狠抓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力促干部作为。通过一年一主题的形式,把开展扶贫领域“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和专项监督作为扶贫领域专项治理“一县一策”重点工作来抓,分年度全面整治脱贫攻坚工作作风问题。5年来,共组织开展专项检查9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20个;立案审查“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130人。
紧盯项目资金管理压实职能监管责任。结合“抓系统、系统抓”专项整治工作,督促各职能部门加强对本系统实施的项目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发现问题线索及时移送。同时,以专项监督、巡察监督、专报建议等形式紧盯扶贫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加大对异常项目实地走访检查力度。5年来,共督促各成员单位报备扶贫项目2020个,实地检查异常项目80个,督促问题整改40个;收到各成员单位移送问题线索84条,转立案9件。
坚持人民至上,从严从快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成效明显
深挖涉黑腐败和黑恶势力“保护伞”。建立联席会议、线索排查会商、线索双向移送反馈等制度,找准扫黑除恶与反腐“拍蝇”结合点,全面开展线索清理核查,逐案过筛,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深挖彻查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甚至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5年来,共收到相关成员单位移送线索79条,落实签字背书52份,完成逐案过筛26件,立案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人。
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聚焦群众操心事烦心事,采取“纪委统筹、部门为主、条块结合、全面自查、督促整改”的方式,对照涉及扶贫、教育、医疗等方面14个具体问题,制定了97项具体工作措施进行集中整治,重点解决适龄儿童辍学问题、基层群众看病难题、食品及农副产品安全问题以及扶贫领域伤农害农问题等。
聚焦民生领域强化监督。通过开展“六稳”“六保”“一卡通”等专项监督,聚焦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惠民富民等政策落实和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重点整治吃拿卡要、盘剥克扣、私分滥发等行为,保障民生实事落实到位。5年来,通过向县委专题报送专报、向县人民政府党组发放纪律检查建议书,向11个县直有关单位发放纪律检查建议书,督促整改“一卡通”惠农补贴发放存在问题17个,推动出台复工复产、旅游发展、特色产业等11项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工作相关政策。
坚持利剑高悬,深化标本兼治,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不断巩固发展
强化铁腕治腐,提升“震慑力”。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严肃查处了县委办原副主任兼县征地办主任吴军东、县统计局原局长梁宏耀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违纪违法案件。5年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收到信访举报1115件次、处置各类问题线索1443件,立案713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37人,涉及科级干部102人,采取留置措施7人,移送检察机关5人。
坚持以案促改,增强“约束力”。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重为原则,选取典型案例制作《警示教育片》《忏悔录》等,深化案件查办后半篇工作。5年来,回访教育受处分人员493人,督促132个案发单位召开本单位(系统)警示教育大会,协助县委召开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大会,并督促案发单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剖析问题产生原因,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解决一批问题”的效果。同时,加大典型案件通报力度,先后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各类违纪违法案例65批次151人。
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免疫力”。依托民族特色优势,通过侗戏、侗族耶歌、侗族农民画等“侗味”十足的形式创新开展廉政教育宣传,并新建县廉政教育基地、冠洞传统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布央茶廉文化教育基地、岜团家风家训馆、南寨村清风长廊等一批廉政文化宣传阵地,打造形成“廉政教育+民族文化”的“清风茶韵·侗廉三江”廉洁文化品牌。5年来,组织开展“清风茶韵·侗廉三江”廉政文化汇演36场次,编印“侗画说廉”宣传册8000本,接待100个单位2546人次到县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坚持久久为功,持续正风肃纪,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明显提升
抓坚持,一以贯之以上率下压实责任。坚持问题导向,联合财政、机关事务、发改等部门,督促各级各部门分别围绕违规吃喝、违规使用公车、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操办宴席等方面开展自查自纠,并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重申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让广大干部深刻认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意义,逐步形成了以上率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抓深化,寸步不让狠刹歪风邪气。深入开展工作纪律专项整顿、超标配备办公用房清理,对违规操办宴席、违规接受宴请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深入整治违规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一桌餐”、餐饮浪费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每逢年节假期、重要会议等时间节点,通过集中通报曝光、下发通知、开设监督举报专区等形式,持续发信号、提要求、立规矩、树正气,防止“四风”反弹回潮。
抓长久,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督促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规范完善开会发文、督查检查、公务接待、公车管理、津补贴和福利等制度规定,制定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三江侗族自治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规定,建立更科学、更严密、更有效的制度措施,从源头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提供制度保障。
5年来,共开展14轮专项监督检查及联合督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52个,发放纪律检查建议书19份;立案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13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7人,通报曝光27人。
坚持统筹兼顾,全力推动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蹄疾步稳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坚决按照监察体制改革要求,及时成立监察委员会,与县纪委合署办公,认真执行《监察法》及上级纪委监委下发的系列配套制度规定,完善线索处置、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等方面制度,建立健全监察机关与公检法等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违纪违法案件通报和案件线索移送机制,促进纪法贯通和法法衔接。出台《关于推进监察工作向乡镇延伸的实施方案》,在全县15个乡镇成立监察办公室和170个村成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
深化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制定《关于深化三江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三江县纪委监委派驻(出)机构调整方案》等文件,明确赋予派驻机构一定监察权,加强对县属国有企业、县管学校的监督管理,派驻监督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实现对全县57个县级党和国家机关及2家县属国有企业派驻监督全覆盖。改革以来,11个派驻机构立案124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8人、采取组织措施76人。
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三转”,调整优化内设机构,全面清理议事协调机构,保留12个议事协调机构。在县教育局、民政局创新开展联动“三个责任”一体推进“三不”试点工作,研究评估出廉政风险点77个,建立相应防范措施78条,不断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履职用权。2020年,三江县荣获柳州市精品案件、优秀审理文书和纪检监察建议书等荣誉称号。
坚持固本培元,强化自身建设,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战斗力明显增强
强化政治建设。以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县纪委常委会先后召开33次纪委常委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文章61篇次。同时,坚持党建引领,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教育,不断提升党组织组织力。截至目前,组织党员干部到桂林市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湖南通道转兵纪念馆、三江县县革命烈士墓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现场教育。
强化能力建设。坚持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相结合,采取理论教学+实战模拟、业务培训+党性教育、自主培训+委托办班、岗位练兵+技能比武“4+”培训模式,大力开展党性培训、纪法培训、技能培训,先后开展各类学习培训101期,培训3234人次。坚持畅通渠道和严把入口相结合,突出政治标准,先后公开选拔优秀人才17人,新招录7人。
强化内部监督。完善自身建设制度,明确规范公务出差审批、财务管理、请示报告等19个方面工作,从严管理机关干部。盯住重要事项、重点场所、重点时段,加强纪检监察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进一步净化“生活圈”。以查理想信念、查业务素质、查工作实效、查整改提高“四查”为抓手,开展“担当实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作风建设活动,推动纪检监察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