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全国纪检监察系统2021年共接收涉及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或反映3万余件次,处置2.5万余件,立案2700余件,处分2900余人,移送司法机关110余人,持续释放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刀刃向内、严管严治的强烈信号。
“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纪检监察干部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如何防止“白袍点墨”,维护好党的形象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公信力,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关键要“知而慎行”,自觉做到慎初、慎独、慎欲、慎权,珍惜爱护一身“白袍”。
慎初守“白袍”。“夫小者大之渐,微者著之萌,故君子慎初,圣人存戒。”纪检监察机关的每名干部,在入职之初,都接受过组织挑选,无不是“一袭白袍”、“一身正气”,无一不想“一尘不染”、“一心为民”,但随着职位升高、权力变大、工作时间变长,一些人从“第一次”开始,而后一步步走向沉沦,干起了“灯下黑”的勾当,让人生“白袍”沾上了“黑墨”。守住“第一次”,就堵住了缺口,把住了关口;守不住“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一发不可收拾。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做到警钟长鸣于耳畔,远离贪腐并以攻为守,持续筑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慎独护“白袍”。“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作为一种高度自律的状态,既是个人修为的重要体现,也是纪检监察干部党性原则的有效检验。打铁必须自身硬,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身处正风肃纪反腐一线,手握执纪执法权,要常怀律己之心这块“心地”,经常给自己的思想除除“尘”,给内心拔拔“草”,防止思想上出现“缝隙”;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升自身定力,始终严以律己、高度自律,自觉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各项法律法规,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以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定力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尤其是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也要做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争做遵纪守法的标杆。
慎欲爱“白袍”。“欲炽则身亡”。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党组成员、中央纪委原派驻国家烟草专卖局纪检组组长潘家华等少数纪检监察干部之所以会“变节”,根源正是欲望“失控”,而“脱缰”私欲便是奔向深渊之“野马”。纪检监察机关并不是天然的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不具备天然的免疫力,如果稍微放松警惕,在利益诱惑面前,侥幸心理、贪婪心理、失衡心理等很容易生根萌芽,进而逼近、侵蚀乃至摧垮思想防线。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谨慎把握自身欲望之度,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保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决心和“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的坦然,常给自己打打“预防针”,堵住每一个贪欲缺口,做到不为名利所困,不为物欲所惑,争做政治素质高、忠诚干净担当、专业化能力强、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慎权惜“白袍”。“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加大严管严治、自我净化力度。纪检监察权是法治之权,若正确行使能为民造福,清除党内“蛀虫”;若随心所欲地滥用,执纪执法者违纪违法,危害更烈、影响更坏。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清醒认识到纪检监察工作是因党而生、为党而战、兴党而强的,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立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慎重对待手中权力,持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不断增强同腐败作斗争的意志和本领,锤炼过硬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依纪依法依规履职用权,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