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首页
  • 要闻
  • 工作动态
  • 信息公开
    领导机构 组织机构 工作程序 工作报告 其他
  • 监督曝光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问责情况
  • 审查调查
  • 巡视巡察
    上级巡视巡察情况 本级巡视巡察情况
  • 党纪法规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勤廉榜样·纪检故事
杨群正:乡镇纪委书记敢于“亮剑”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8-02 08:43 |  作者:李俊/文 黄蕊/图
分享:

  侗族的款文化,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人的行为约束、道德规范。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侗族汉子,深深烙在39岁的杨群正心里的,正是侗款文化中的“规矩”二字。2014年担任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纪委书记以来,杨群正担负着执纪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重责,他将“规矩”刻于心中,挺在前头,用敢于“亮剑”的勇气和情系民生的担当,强化执纪问责力度,让党的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获得群众的好评。

  1 敢于亮剑: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2014年,杨群正从程村乡党委宣传委员调到古宜镇,担任镇纪委书记。来到这个在他口中必须唱“黑脸”的岗位上,杨群正花大力气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坚决清除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害群之马。

  2015年年底,村民曹某、兰某到镇纪委反映,他们被人冒用姓名在信用社开账户,冒领农村造林补助款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万多元。获悉这一情况后,杨群正请示县纪委和镇党委后,立即成立调查组,并深入该村调查了解情况。发现该村原党支书荣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冒用农户姓名到银行开户,冒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村干部退休工资等2万多元。最终,退回冒领的钱,并受到党纪和法律的追究。

  在对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监督中,杨群正发现村干部曹某在组织分配工作中违规操作,侵害集体利益,让自己和少数人多领取生态公益林补助,其中曹某违规多领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8000多元。面对这起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杨群正没有犹豫,立即对曹某进行立案审查,给予其相应的党纪处分,并督促该村召开村民代表会整改分配生态公益林补助方案,为群众挽回了经济损失。

  “或许这些案子涉及的金额不大,但由于就发生在群众身边,其影响是极其恶劣的。”2015年9月以来,杨群正共参与查处党员干部违纪案件12件,党纪处分12人,挽回经济损失70多万元。敢于“亮剑”的背后,是因为他知道,只有坚决查处这些“苍蝇”,才能遏制住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让老百姓对党的信任不动摇,让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2 多食烟火:依靠群众织牢“笼子”

  在杨群正眼中,纪委书记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反而要“多食烟火”。当然这个“多食烟火”不是“吃喝”,而是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在情系民生中结合实际织牢“笼子”。

  办案、接访、纪律教育、上党课……杨群正说,镇纪委人手少,更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动群众。每一次进村入户,杨群正都不忘向村民了解情况,征求意见。现在,基层的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老人协会(寨老组织),在打通执纪工作“最后一公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前查处的不少干部违纪案件,都有群众的身影。

  “热情好客,是侗族人民的优良传统。”杨群正说,在执纪工作中,如何把握好民族传统与党纪法规间的平衡是一大难题。而解决这个难题的重要方法,就是要将规矩挺在前头,党务政务必须按要求公开,惠民政策必须宣传到位,党纪党规必须讲清讲透,党风廉政教育必须常抓、长抓。“宁愿平时多听同志们的骂声,不愿在同志犯下不可挽回的大错进‘笼’后,再听其哭声。”结合征地拆迁、精准扶贫等中心工作,杨群正采取多种形式,对全体镇、村(社区)干部廉政谈话4次200多人次。

  在杨群正看来,织牢“笼子”,还需要用制度管好人,否则只会“人管人气死人”。结合执纪问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管理漏洞,杨群正向党委政府提出一系列加强各方面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制订完善了《古宜镇公务接待制度》《古宜镇公务用车制度》《民生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等10多个制度,让“制度的笼子”更加结实。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中共柳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柳州市高新一路15号 联系我们:0772-2821027
桂ICP备05009280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013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