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叫黄光伟,是两面针公司技术中心研发主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是:《让一支功效卓越的中药牙膏走进千家万户》。
说起“一口好牙,两面针”这广告语,大家应该都觉得特别熟悉而亲切。两面针牙膏如今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存在,作为伴随其成长30多年的技术工作者,我和她之间的故事,说不尽道不完。
1979年,柳州市牙膏厂新厂落成,当时的条件比较艰苦,设备也简陋,但依然抵挡不住两面针年轻研发人员前进的决心,同年,第一支两面针药物牙膏研制成功。1989年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两面针公司从事产品研发工作。
记得刚进入公司时,实验室环境还很简陋,设备智能化程度、机械化程度较低,最初,我们是用最普通的电热炉加热小锅,完成复杂的实验室提取、蒸发、浓缩流程。工作中,我废寝忘食,长期泡在实验室琢磨,深入车间调查研究,终于让我逐渐摸透一些中药秉性,从“生手”慢慢变成“探路人”进而成为“引领者”。我带领科研团队在2013年成功研制出两面针中药“消痛”系列牙膏,完成了中药牙膏由“单方”向“组方”的蜕变。开发了“清火消溃”“四味针火”“优效愈止”、具有民族特色的沐兰泽“瑶浴洗发膏”“瑶浴沐浴露”等产品,斩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广西科技进步奖、广西技术发明奖、广西新产品优秀成果等奖项。
作为最早对两面针中药进行深入研究的科研人员之一,为掌握广西的两面针资源情况,我经常深入金秀、融水等地采集、挖掘两面针及其他中药,风吹日晒、披星戴月是“家常便饭”。公司建立了GAP药材种植基地后,我还经常到南宁、融水、桂林3个基地进行业务指导,并下地劳作。
黄光伟在挖掘两面针及其他中药
30多年来,我一心扑在科研中。为解决公司产品特色不足,卖点不突出的问题,在担任公司技术中心中层干部五年后,我主动向公司申请辞去管理职务,专注于科研研发攻关。职位空下来了,来向我“套近乎”的人突然多了起来。由于我有推荐权,总有一些人想方设法来找我亲近。今天请我吃饭,明天送土特产等。面对这些人情关系和诱惑,我不为所动,丝毫不留情面,一一拒绝。
多年工作,各种荣誉证书堆得老高。因为名声在外,很多企业多次想以高薪来“挖人”,但我总是毫不犹豫拒绝。我始终感谢那些曾经帮助指导过我的老两面针师傅们,也感谢两面针公司给予了我成就自我的平台。我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公司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我会如兄长般给予公司青年鼓励和支持,常手把手地带他们完成各种科研项目,并把本属于自己作为项目负责人的荣誉让给年轻人。
黄光伟在指导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工作
作为自治区和柳州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我经常参加自治区和市内科技项目的评审验收,掌握着科技项目评审的话语权。我是经历过改革开放那个经济落后,被科技强国压制的年代的一辈,对国家科技创新带动社会进步的渴望,和对科技项目质量的顽固坚守,使我一直坚持原则,始终严格按照项目验收标准进行每次评审。曾经有投机取巧、想走捷径的人,为了使其本无法过关的项目过关,私底下找到我,请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承诺可以给我一些“好处”,但都被我严厉批评和拒绝。
作为资深研发人员,我主持过不少科研项目,项目经费动辄几十万甚至上千万,对于公司大规模生产的原料使用供应商,我具有筛选建议权。在我负责项目公关的过程中,面对供应商送礼、邀约的轮番诱惑,我总能严格按照公司项目开发、产品使用招标制度,严格执行筛选审批流程,对于每一笔经费、每一种原材料都反复考究、精打细算,绝不浪费企业的一分一毫。
正所谓“技高为师,身正为范”,能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奋斗终身,是我最朴实的心愿,我想用自己的双手,继续为两面针事业发展添砖加瓦,让“一口好牙,两面针”更加深入人心。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