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柳州市城中区委组织部的冯璐。今天我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青春无悔 做担当实干组工人》。
大学毕业后,我便走进组织部的大门,到今天已经有十二个年头了。记得刚到部里时,领导、同事不是在埋头工作,就是脚步匆匆。接连不断的电话、堆积如山的资料,一串串陌生的词汇和超快节奏的工作氛围让我坐立不安。入部第一课,老组工就告诉我,组织工作无小事,小事之中有政治。无论是党建业务、干部信息、人才政策,还是材料用语、表格数据、会务接待,干好了是小事,出了差错就是大事。每一项工作必须尽心尽力、细之又细,每一份材料必须逐字逐句、精雕细琢。那时我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跟上大家的脚步。
进入组织部后,我暗暗观察:我发现同事们有着不怕“事情多”,不怕“任务重”,不怕“困难大”,发现问题不回避、解决问题不畏难的勇气和决心;还有着默默奉献的品格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很快适应并融入了这个大家庭,真正成为了部里的一员。工作十二年来,我参与了3次县区领导班子换届工作,4次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以及疫情防控、抗洪清淤、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等急难险重的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多年来,哪怕遇到再紧急的任务,再繁忙的工作,再艰苦的条件,我从来都没有推诿扯皮,没有拈轻怕重,更没有怨天尤人,我的回应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好”、“没问题”、“交给我请放心”。无论是在机关单位,还是在基层一线,无论是连续作战,还是通宵达旦,我始终无怨无悔、默默坚守,甘愿做一个冲锋陷阵的小兵、做一片默默无闻的绿叶、做一把选贤任能的人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忠诚和担当。
冯璐(中)与社区“两委”干部交流
在保持工作严谨的同时,我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把创新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动力源泉,切实将细、碎、烦的工作日常转化为实、精、准的工作业绩。近几年,我首创“奋斗支部”工作法、“微治理”、“全科社工”服务模式等一批叫得响、容易记、内容好的特色党建品牌,精心打造沿江红旗党建示范带、党群服务中心等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的基层党建示范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城区高质量发展。近三年来,城中区在自治区清廉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发言1次,在市级党建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发言5次。
组工干部岗位特殊,总是面临形形色色的诱惑和考验。常有人向我打听干部选拔任用和人事安排有关信息,我的回答永远只有三个字:“不方便。”也有亲戚上门托我办事,面对不合理的请求,我都是严词拒绝。有一次我的一位远方亲戚提出想让我帮忙进入机关单位工作。我了解情况后直截了当地指出:“你的学历和各方面能力素质都达不到报名要求,你需要去提升学历和能力。”亲戚很不高兴,转头便在亲戚圈里传播“我当了小科长便不理穷亲戚”的“光荣事迹”。后来在我耐心的劝导和帮助下,亲戚终于放下了成见,踏实安心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后来通过成人自考考取了专科学历,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
冯璐在指导青年干部开展基层党建相关工作
回望在组织部工作的点点滴滴,这段经历既有辛劳、有烦恼、有困惑,也有乐趣、有成长、有收获;这个部门炼业务、炼文字、炼作风,同时也考验人、培养人、锻炼人。曾经有年轻的同事问我,是靠什么坚持在部里工作那么久?我的回答是,靠忠诚、靠热爱、靠情怀。十二年的组织工作虽苦却甜,虽平凡却不平淡。或许我们组工干部最厉害的就是把苦熬成甜,最值得骄傲的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将在我的工作赛道上继续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组工干部的最好成绩。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