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出示你的有效身份证件,跟我们回去接受调查……”日前,当融水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办案人员出现在藏匿于上海的融水镇三合村民委员会原副主任唐程面前时,结束了其4年的出逃生涯。
这是我市深化落实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决策部署的一个缩影。市监察委员会成立两年来,牢牢把握政治机关站位,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健全党和国家自我监督体系提供卓有成效的柳州方案。
转化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2018年1月19日,柳州市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当月,全市各县区监察委员会开始运行……“我是市粮食批发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科长马瑞仁,现在向你们投案,交代我挪用公司公款情况。”柳北区监察委成立第二天,在强大的政策威慑下,我市监察体制改革后首例自首案件诞生了。
如果马瑞仁案的办理是先行先试,那么,堪称我市惩腐打“伞”第一案的柳江系列案,则实践佐证了改革的威力,严肃查处了包括赵品初、谢其托、韦海在内的市公安局柳江区分局连续3任局长及多名公职人员,取得了较好的政治、纪法和社会效果。
此案能顺利推进,得益于2018年10月7日、8日,市监察委果断以涉嫌行贿犯罪对非党员、非公职人员的涉毒涉黑涉恶成员张加爱、覃春团2人采取留置措施,一举赢得了先机。
面对案情复杂、涉及人员多、时间跨度长、突破难度大等情况,市监察委前所未有的加强与市公检法部门的信息互通和协同联动力度,“九龙治水”产生的监督空白、死角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专案组集中全市纪检监察办案骨干,联合县区纪委监委组成8个案件调查组,形成统一指挥、多地协同的集团作战模式,有效排除了干扰,加快了办案进度。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全要素使用监察法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15种调查手段,为案件快速突破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推动纪法贯通、法法衔接方面,2019年,我市还制定《柳州市纪检监察机关提高和保障案件质量成效机制实施办法》,主动对接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严把事实关、程序关、法律适用关,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化“三转”。
监察全覆盖 监督无死角
党管干部是监察委贯彻落实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市紧盯“关键少数”,“打虎”“拍蝇”不间断。
2019年,一条关于扶贫领域腐败的案件线索引起自治区纪委监委、市纪委监委的高度重视,鹿寨县原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党组副书记马耀洲涉嫌收受与扶贫项目工程相关贿赂,随即被带离工作岗位。在接受组织审查调查时,马耀洲懊悔不已。
与马耀洲一样懊悔的还有市水利局原副调研员潘义海,融水县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潘文辉。他们都曾身居要职,却在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背弃了人民,在扶贫资金项目上下黑手动歪脑筋,最终受到法律严惩。
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的道理自然无需多说。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来说,手中权力来自于人民,同样需要接受各方面监督。然而,在《监察法》颁布施行前,遇到“临时工”“非党员”等人员犯错误,不配合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曾是一种常态。《监察法》颁布施行后,类似的身份不再是监督的盲区。2019年我市严肃查处了原鹿寨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出纳杨光曦挪用公款900多万元(其中涉及扶贫资金100余万元)、三江侗族自治县临时聘用账务人员唐嘉彤分819次挪用公款173余万元。
改革使这些过去藏身于制度空档的违法行为,不能再逍遥法外。两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3058件、处分2620人。全市监察立案658件,给予政务处分345人,留置108人,移送司法机关73人。
发挥“探头”作用 延伸监督触角
“大坡乡派出工作队员罗某某不在岗,经现场核实,未履行请假手续……”2019年初的一天,融安县大坡乡纪委书记罗醇杰拿到乡党委办公室传阅通报文不禁眉头一皱,立马展开调查。
为实现对本地区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将监督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我市于2018年5月,在全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开展乡镇监察改革试点工作,向乡镇派出监察专员便是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从这年开始,罗醇杰多了一个身份——融安县监察委派出的乡镇监察专员,成为监察战线最基层、最一线的‘前哨’。
目前,全市86个乡镇均配齐2名乡镇监察专员,基本建成一套乡镇监察规范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框架。截至目前,全市86个乡镇共接受信访举报1件次,处置问题线索3259件,立案1327件,结案131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38人。
与此同时,市县两级109个派驻纪检组全部更名为派驻纪检监察组,进一步发挥派驻监督的职能作用。制定了《关于深化柳州市纪委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市纪委监委向市管金融企业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市管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1+2”文件,明确赋予派驻机构一定监察权,分类推进市管企业、市管金融企业、市管学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向市管金融企业派驻纪检监察组,更多对象被纳入监察范围。派驻纪检监察组根据驻在单位业务特点、性质,制定不同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及时跟进重大工作的部署落实、跟踪问效,进一步发挥了“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卸载重新
夯实队伍建设 锻造纪检监察铁军
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市县两级纪委监委合署办公,队伍壮大了、监督范围扩大了、权限丰富了,责任也更重了。我市纪检监察机关着眼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强化监督制约,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2019年,有4名纪检监察干部、1个纪检监察集体分别荣获全市记个人、集体二等功。
“打铁必须自身硬”。两年来,为全面提高干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本领,我市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继开展了纪检监察业务培训月、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系列课程专题学习月等活动。同时,大量抽调干部参加中央纪委、自治区纪委、柳州市纪委大案要案查办和巡视巡察监督,“以案代训”“以巡代训”,多渠道多方式解决干部“本领恐慌”问题。
坚持刀刃向内,严防“灯下黑”。经过两年的思考、探索,建立了全市纪检监察干部个人基本信息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数据库、建立廉政档案,严明政治规矩。对纪检监察干部违纪案件进行“一案一剖析”,召开全市纪检监察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两年来,全市共查处纪检监察干部违纪案件 10件、处分9人,切实做到了常扫庭院、清除害群之马。
改革迈新步,创新添动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只有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砥砺初心使命、奋力担当尽责,才能乘势而上、再立新功,为我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