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柳北区纪委监委举行派出乡镇(街道)监察办公室授牌仪式,12个乡镇(街道)监察办公室正式成立,监察干部专职从事监察工作,彻底实现“三转”,高质量完成监察工作向乡镇(街道)延伸。
“柳北区乡镇(街道)监察体制改革是市纪委监委推动监察工作全面向基层延伸、打通监察监督‘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我市监察监督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柳州市纪委监委研究法规室赵霞表示。
柳州市纪委监委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自治区纪委监委的决策部署,印发《柳州市纪委监委办公室关于推进监察工作向乡镇(街道)延伸的通知》,由县区纪委监委向乡镇(街道)派出监察办公室,赋予部分监察权,着力破解基层公职人员监督难的问题,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效。
健全完善机构设置 配齐配强人员
柳州市纪委监委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把增强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有效性作为着力点,遵循顶层设计按图施工,坚持依规依纪慎重赋权,立足“三个为主”严格管理,按照稳中求进总基调,稳步推进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从机构、人员、职责、权限等方面对乡镇(街道)监察办公室提出基本要求,通过合理划定岗位编制,统筹考虑机构设置,切实把机构搭起来、队伍强起来、职责专起来,有效解决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人手少、监督力量薄弱问题,真正把监察监督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根据规定,派出监察办公室与乡镇(街道)纪(工)委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监察办公室对派出机关负责,受县区纪委监委领导和监督,在具体工作中可以根据授权采取一定的监督、调查、处置措施。
2020年,全市有32个乡镇以县区监委名义对51名非党监察对象涉嫌职务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监察监督效果显著。
把监督挺在前面 当好基层一线“守护员”
市纪委监委督促指导各县区纪委监委出台监察工作向乡镇(街道)延伸的配套措施,建立健全经常性联系机制、请示报告机制、履职情况汇报机制、片区协作机制、管理培训机制等,推动监察办公室进一步发挥监督“前哨”“探头”的作用,切实做到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管、靶向问题治,从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抓起,使监督工作见人见事见细节,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同时,围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广泛收集廉情信息和涉及公职人员作风的社情民意,主动出击,精准发力,把监督真正打到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痛点”上。
2020年,全市乡镇监察干部根据授权,对有违法行为但情节较轻的公职人员,进行谈话提醒553人次、批评教育54人次,责令检查11人次,予以诫勉42人,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提出监察建议14次。乡镇(街道)监察干部根据授权依法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督、调查、处置的成效明显。
“区监委向我镇(街道)派出监察机构,由纪委书记兼任监察办公室主任,让乡镇也有了监察权,我们的监督面就覆盖得更广了。”鱼峰区白沙镇监察办公室新任主任郭坤表示。
整合基层监督力量 强化统筹协作
在推进实践过程中,乡镇(街道)监察办公室存在“点多、面广、人不够”的问题。市纪委监委统筹指导,鼓励县区纪委监委探索建立纪检监察片区协作机制,开展片区内联合检查、片区间交叉检查,进一步统筹系统内纪检监察力量,强化同向协同;鼓励在乡镇(街道)监察监督全覆盖的基础上,以乡镇(街道)监察办公室为核心,探索建立“乡镇(街道)监察办公室+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网络,推动乡镇(街道)监察办公室向村(居)延伸“触角”,试点实行监察工作向村(社区)延伸的有效途径,推动监察工作一贯到底。
2020年,全市86个乡镇共处置问题线索1143件,立案505件,结案37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39人。
“向乡镇(街道)派出监察办公室,解决监督基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了监察工作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柳州市纪委常委欧俊锋表示,“将以监察工作向乡镇(街道)延伸为契机,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将改革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增强基层监督实效,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工作增强群众获得感。”(石向迪)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