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基,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有些党员干部在作风上出现严重思想偏差,错误地认为“干多错多,不如躺平”。作为反腐败专门力量的纪检监察机关,要牢固树立“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持续纠正思想、及时亮起红牌、牢固树立榜样,以严的态度、实的作风纠正错误认识,树牢担当作为“风向标”。
持续纠正思想,树立新风。思想是本,行动是形,本正则形立。当前,有的党员干部存在“为官不为”现象,只想在岗位上混日子,认为“多干不如少干,少干不如不干”,满足于做“躺平式”“太平式”干部,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难题往上交、面对危机向后躲。这种思想,其实是不担当、不作为、不负责的具体表现,究其根本,是理想信念出现了滑坡、初心使命产生了动摇,不但损害了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还破坏了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清廉广西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中提出要严肃整治干部贪大求洋、任性决策、拈轻怕重、“躺平甩锅”、冷硬横推等问题。因此,对这些“躺平式”“太平式”干部,要严肃查纠。纪检监察机关该约谈的约谈,该问责的问责,该曝光的曝光,该处分的处分,该撤职的撤职。同时,要深化党纪学习教育,通过廉政专题党课、通报案例、观摩庭审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持续纠正思想,树立新风,坚决不当“躺平式”“太平式”干部,营造担当作为、甘于奉献的实干氛围。
及时亮起红牌,严肃问责。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工作中不敢斗争、不愿担当,面对重大矛盾冲突、危机困难临阵退缩,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这条规定,为“躺平式”“太平式”干部的问责提供了有力依据。在日常监督中,纪检监察机关要当好“裁判员”“监督员”,一旦发现党员干部出现只说不做,表态无实绩,服务群众靠“表演”应付;推诿扯皮挑三拣四,重大事项推进不力;怕得罪人、怕出问题、怕担责任,遇难题“走为上策”等消极懈怠、敷衍塞责的情况,以及对群众关切的利益问题视而不见、不予理睬;对合理要求设置障碍、故意拖延;对能办的事,找理由不予办理等回避问题、应付了事的情况,要迅速启动监督问责机制,及时亮起红牌,严肃问责,坚决杜绝党员干部“干多错多,不如躺平”的错误认识。同时,健全常态化监督机制,运用政治生态研判、干部履职正负面清单等制度工具,建立“躺平式”干部预警纠治机制,将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任期考核有机结合;并畅通“码上监督”二维码、开通举报电话及电子信箱等,广泛收集党员干部在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服务群众等方面的问题线索,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发现问题,严肃处理。把该打的板子切实打下去、把该处分的通报及时发出来,从严从实纠治党员干部拈轻怕重、躺平甩锅、得过且过的思想,形成真严真厉真问责,动真碰硬强纪律,以问责形成震慑效应,激励党员干部担当精神,营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氛围。
牢固树立榜样,争当先锋。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廖俊波等一个个优秀党员干部都是干事创业的能手、攻坚克难的高手,更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榜样。作为党员干部,要以他们为标杆,纠正“干多错多,不如躺平”的错误认识,认真查找自己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的差距,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身体力行地将榜样的力量转化为立足岗位、担当作为的强大动力,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用心用情服务人民群众。为此,我们要以选树榜样、学习榜样、争做榜样为主线,不断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通过在急难险重一线、复杂艰苦岗位的党员干部中选树清廉家庭、勤俭榜样、劳动模范以及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人民教师、优秀医务工作者、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形成以实干展现新作为、靠实干交出新答卷的浓厚氛围;通过对先进人物进行奖励表彰、晋升、提拔、重用等,树立起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的导向,推动形成人人争学先进、个个争当榜样的良好氛围;通过专访报道、专题宣讲及运用新媒体传播等方式,对先进人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立体式宣传,让先进人物事迹深入人心,以此引导党员干部知先进、学先进、当先进,形成向先进看齐、扛起责任担当的良好氛围。同时,注重为先进人物搭建平台,带动党员干部做好乡村振兴、信访调解、服务民生、应急处突等工作,不但能有效纠正“干多错多,不如躺平”的错误认识,还能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在攻坚克难、改革创新、服务群众等方面的担当作为,形成比学赶超、以学促干、以干践学的良好氛围,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
(作者系融水苗族自治县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